发布时间:2023-10-24 00:19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10091
“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的建设,极大提升了老人生活的便利度和体验感。但是对于高龄、独居、残障老人而言,“百步之遥”的为老服务仍然存在着隐形“门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应时而生。随着《上海市家门口养老服务站设置指引》的出台,普陀区聚焦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建设,加快构筑“15分钟养老服务圈”,致力为老人近距离提供养老“微服务”。
目前,普陀区已建成多家“家门口养老服务站”,这些家门口的“长者之家”,又为老人叠加了哪些便利呢?
“微”空间 举步即达
嵌入式的服务站点设置
“点位选择的初衷是为了最大化方便老人出行。”据工作人员介绍,“举步即达”的家门口养老服务站主要设置在居民区层面,便利老年人出入活动的场地,并安装必要的无障碍辅助设施。“我们希望让老人们在不离开熟悉的社区环境与人际关系的同时接受服务。”
甘泉苑“家门口的服务站”是全区第一个升级版“家门口的服务站”。该站点坐落于平利路41弄17号,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由原社区图书馆改建升级而成,内设阳光咖啡吧、多功能空间、亲子天地、阅读室、人大代表联络站等多个功能区域。由于老年人较多,社区通过整合资源,将养老服务功能内嵌于“家门口的服务站”,打造家门口的长者服务“微”空间,丰富老人服务体验。
甘泉苑“家门口的服务站”
香泉苑社区服务站点布局同样遵循集约便民理念。依托香泉片区邻聚里中心既有的长者食堂等场所设施,新增日间照料室,并挂牌“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在片区中心既有空间黏性下,服务功能可辐射至周边多个居民区,助力老人共享便捷生活。
香泉苑社区“家门口养老服务站”
“微”照料 触手可及
标准化的服务功能配置
破解养老问题的供需矛盾,就需要围绕供需结构实际,补不足而去有余,做好“加减法”,持续优化完善服务设施的布局结构、功能结构。“不同于片区服务中心、日照服务中心的‘大而全’,‘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在选址上体现老年友好之余,在服务设置上也充分体现了‘小而精’。老人的高频需求服务,基本都能在站点获得。”
根据《指引》要求,家门口服务站的服务内容划分为“基本服务”“拓展服务”“其他个性化服务”三类。《指引》还对日间照料和助餐两项基本服务进行了标准化,具体包括“微日托”需配有相对独立的休息空间,不少于5个托位;“微助餐”需为老人提供助餐服务申请、站点就餐和送餐上门服务,就餐座位不少于5个,餐食提供方应为街镇社区长者食堂或街镇认可的社会餐饮力量。
标准规范的家门口“微”照料,是支撑社区养老的基础保障。以“微助餐”服务为例,甘泉苑社区结合老人助餐服务需求,通过统一订餐方式,将邻里一号甘北片区长者食堂的配餐服务延伸至社区,定时配送至站点。
甘泉苑“家门口的服务站”日照空间
在“微日托”服务中,香泉苑社区的日照空间室,巧妙融合了躺椅和餐桌配置,让老人无需离开休憩座椅即可享受“触手可及”的餐饮服务。室内还仿照日常家装风格,配备了独立卫生间和无障碍安全扶手,稳稳托举老人的温馨“家”生活。
香泉苑社区“家门口养老服务站”日照室
“微”活动 直达心坎??
个性化的服务项目供给
走进香泉苑社区“家门口养老服务站”,一阵热闹欢乐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楼的面点手工活动正处于收尾环节,在面点师傅的带领下,老人们正围坐在一起共同交流分享经验技巧。在二楼,戏曲沙龙正处于表演环节,两位阿姨歌声悠扬婉转,老人们正听得陶醉。紧邻日照室,四张排列整齐的桌子被象棋爱好者们紧紧包围,棋面胶着,叔叔大爷们时而眉头紧蹙,时而啧啧称叹……
“养老服务站的日托服务只是基础,我们的目标始终是以各种鲜活的方式,帮助老人过上幸福欢乐的晚年生活。看到老人们的笑容,我们也很满足。”站点负责人表示。
香泉苑社区“家门口养老服务站”活动图
“文养结合”是甘泉苑“家门口的服务站”的服务理念。这个由社区图书馆改建的服务站,最大的特点是保留了相对独立的阅读空间,以及以养生科普为主题的各类书籍。除常规阅读板块,服务站还配套了方便视障残疾人和视力较弱的老人的读屏软件和电脑,这些电脑还兼具智能设备教学点的功能,携手老人共同跨越“数字鸿沟”。在阅读室,我们看到老人们手捧书本,正沉浸在恬静的书香世界中。负责人介绍说,“其实来到服务站的,不仅是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有一部分是性格较为内向、不太喜欢集群的老人,家门口的服务站对他们而言更是一个邻里熟人的社交场,比较安静也更宜休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将精细化服务这束暖光,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折射至老人的内心深处。
甘泉苑“家门口的服务站”
“微”陪伴 朝夕之间
精细化的健康服务关怀
除“微日托”“微助餐”“微活动”外,家门口的服务站还是各街镇推进医疗服务资源进社区、宣传健康生活理念、落实“微健康”的重要载体。当前,香泉苑社区和甘泉苑社区,都在尝试依托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医养结合、体养融合功能,为居民区老年人开展更精细的健康指导、辅助检查、运动健康等服务。在相关课程上,也相应设置了身体健康咨询、心理健康科普、健身操、瑜伽课等内容。
结合老人身体特征和需求,服务站还对名医进社区等活动的课程主题进行了精细化设置。包括开设更接“地气”的各类“慢性病”科普课程、将医疗理论转化为更便于老人“消化”的生活常识、教学更具操作性的日常保健方法等。家门口的“微健康”,是更为精准的“微健康”资源,也是老人经自我练习可实现的“微健康”。“患病的老人们,最需要的就是在老师的教学下,学习养生锻炼技巧,看得到成效,大家才更有自我健康管理的积极性。”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医疗和健康科普课程图
与时俱进的家门口“微服务”,沉淀的是普陀区民政局、各街镇以及各个社区工作者为老服务的不变初心。依托家门口的“家”,普陀区将进一步盘活社区各类型养老服务资源,让老人在社区享受舒心、愉悦的养老生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